兵庫|舊神戶居留地的城市底蘊

「神戶舊居留地」街道寬敞舒適、樹葉林蔭繁盛,良旁聚集古典樣式的歐式建築,處處留著不同文化交匯的細緻痕跡,洋溢著浪漫「異國風情」。舊居留地街區在時代更迭中擁有許多文化底蘊,愈了解愈讓人著迷於這裡的獨特氛圍。

wikicommon_663highland


舊神戶居留地的異國DNA

說到神戶異國風味的街區,很多人會想到異人館等高級歐美住宅與雜貨咖啡廳聚集的北野町。相較之下,神戶舊居留地不算熱門的觀光景點,也沒有喧鬧的商店街,不太會是旅人特別造訪的地區。不過這裡有著豐富的歷史紋理,每一棟建築都有獨特的故事。她的身世要從1858年日本與以美國為首的五個國家簽訂通商條約,日本對外國開放函館、新潟、橫濱、兵庫與長崎五個港口開始談起。當時劃定給西方人居住及經商的區域,又被稱為「居留地」,讓外國人在此有治外法權,也成為各種各國文化互動交流的地方,留下很多歐美式建築與異文化的痕跡。

從現在的地圖來看,神戶舊居留地位於神戶最熱鬧的元町與三宮的南邊。西邊有中華街南京町、北邊是北國街道,而南邊緊鄰神戶港所在的海岸地區。舊居留地整個街區被區分成22個區域,寬敞的紅磚赤瓦人行道與碎石鋪設的車道妥善分離,而兩側的街樹綠蔭繁盛,煤氣路燈則靜靜地佇立於此。當夜晚降臨,將歐風的建築立面點燈之後,整個街道呈現與白天截然不同的異國氣氛,就像是漫步於歐洲的街道,有種文化錯置之感。

舒適的街區規劃 @wikicommon_hi02_1920

百年歐風建築之漫步巡禮

相較於同樣外國人高級住宅區的北野町,靠近港邊的神戶舊居留地則是以商辦建築為主,包括神戶市立博物館、舊神戶居留地第15號館與商船三井大樓等等。這些大正初期到昭和初期保存下來的建築群,有著當時新古典主義的樣式或殖民地復興的風格,後來大多都被登錄為國家有形文化財。在神戶舊居留地散步,彷彿歷經一趟新歐洲建築風格的現代巡禮,是許多建築迷朝聖的好去處。

其中最歷史最悠久的是1880年所建造的「舊神戸居留地15號館」,這原先是明治時代的美國領事館,兩層樓高的木構紅磚牆洋房有著開放式陽台,是當時殖民復興的風格。雖然在阪神大地震的時候全毀,但由於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,透過全國的力量支持後使用70%原本的建材修復,終於又能夠再次呈現在世人眼前。而38番地的羅馬愛奧尼克樣式柱子樸素莊嚴,整個建築石牆以90度佇立在轉角之處,與後方的現代大樓呈現有趣對比。
38番地@wikicommon _663highland



新舊建築融合 現代質感街道

神戶舊居留地於1899年歸還給日本之後,逐漸發展成商業街區,許多神戶的老品牌就由此發跡。經過時代更迭,很幸運地這裡經過戰爭空襲沒有遭到太多破壞,但因泡沫經濟經歷、人潮出走給這裡第一次打擊,再來毀滅性的阪神‧淡路大地震讓原先美麗的街區瞬間毀壞大半。雖然有著相對坎坷的身世,好在透過相關團體的組織和舉辦活動,舊神戶居留地慢慢找回生氣,讓現在街區的文化底蘊更有層次、富有韻味。

毀壞後的15番館

現在的神戶舊居留地除了百年建築與街道規劃滿溢著異國風味之外,LV、Channel多個歐美知名品牌利用原本老建築的韻味開設店鋪,飯店與特色餐廳也一間間開設。不過因舊神戶居留地全區被劃定為都市景觀形成地區,景觀建築有一定的規範,形成一個新舊混合又充滿質感的歷史街區。例如美國「Blue Bottle藍瓶咖啡」在古都京都南禪寺開設關西第一間分店後,第二間店舊選址於神戶舊居留地的大丸百貨一址,以灰白色混擬土為基調,將現代簡約的都會風格恰到好處地融入在此處獨有氛圍之中。

大丸百貨@wikicommon_Tomomarusan
有很多之知名品牌進駐 @wikicommon_663highland



神戶舊居留地曾在19世紀曾被譽為「東洋最美麗的居留地」,現在漫步於此,仍然也不會對這個稱譽有過多的懷疑。或許在這裡直接能感受到的是洋風的古典建築,以及有點高級的時尚感覺。不過如果更了解舊神戶居留地的前世今生之後,或許下次看待這裡的老建築、街道感受或獨特的文化氛圍時,會發現有更多有趣的細節等著去挖掘!
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