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戶|阪神地震25年後的光之物語
走在摩登又浪漫的神戶街道,好像1995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,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。2020年即將迎來阪神大地震25周年,神戶作為受災慘重的城市,在艱困的復興道路上,努力邁出步伐。無論留下有形或無形足跡,都能看見美麗城市的溫柔韌性。
無論在觀光旅遊、城市發展或是商業熱度,神戶都是關西首屈一指的大城市。街道融合現代與歐式古典,港邊洋溢著浪漫的「異國風情」,讓人為她的美麗著迷。神戶作為現代化城市,她的的身世可以從1858年日本對外國簽訂通商條約、開放港口開始談起。至今「舊居留地」、「北野町」等區域,處處留著不同文化交匯的細緻痕跡,在時代更迭中擁有許多文化底蘊。
時間再次回到1995年1月17日上午5點46分。對於很多人而言,這是一生難忘的時刻。規模高達7.3、震央位於明石海峽的淺層大地震,短短10餘秒地殼猛烈地上下搖晃,驚醒關西仍在熟睡的人們,帶給大阪、神戶、淡路一帶極大的災害。這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阪神大地震(阪神・淡路大震災),由於地震發生在都會地區,加上當時並無完善的防災觀念,大量建物倒塌,老舊木製民房在接觸不良或電線走火的情況下,城市多處陷入祝融,家園也只剩斷垣殘壁,留下一片焦土。
如今走在神戶街頭,看到的大多是光鮮亮麗又摩登街景,不過其實類似「舊神戸居留地15號館」的重建案例在神戶並不少見。雖然地震使很多居民陷入絕望,讓神戶幾乎失去原本的面貌,但也因為如此,這座城市也一步步邁向重生的道路。地震過後,人們在不同崗位展開各式復興活動。2020年即將是阪神大地震25周年,神戶充滿活力的市民團體重新檢視復興行動、反思災後住宅高齡化等議題,這些討論也成為日本面對大型災害的重要示範。
雙葉小學是地震時期重要的避難中心,目前舊校舍改建為「ふたば学舎」,設有震災的常設館與相關體驗,提供市民與觀光客交流與教育場所。神戶市政府推出「教育旅行」路線,讓遊客循著足跡造訪災後的各項設施與痕跡。我們在觀光旅遊之餘,不妨能夠更貼近這座城市的底蘊、看見她努力邁出的步伐。
光雕祭典 萬盞燈光溫暖內心
除了有形的建築物與紀念碑之外,另外一項具有代表性的活動是「神戶Luminarie」光雕藝術節。自阪神大地震過之後,每年12月都會盛大舉辦光雕藝術節,最初的意義是追悼地震的罹難者,也透過活動重振旅遊觀光,替城市復興祈福。「Luminarie」在義大利文中代表著「光」與「照明」。因此在這場大型光之祭典當中,利用數以萬計的燈泡照明,打造莊嚴神聖又極富藝術價值的盛宴。
層層的燈光迴廊,在夜空中閃耀溫暖卻不刺眼的光芒。即使每年都湧入百萬人到場參與,但卻讓人感到恰到好處的舒服,當樂曲響起,甚至內心湧起彭湃且感動之情。神戶的災後復興就如每年舉辦的「神戶Luminarie」,哪怕只是一點燈火,就能夠帶給人們希望,當愈來愈多的人們聚集在一起,就能夠朝著希望前進。
日本是容易發生複合型災害的國家,鄰近的我們面對這些災害也並不陌生。2019年是921大地震20周年,馬上要來的2020年則是阪神大地震25周年。城市的歷史從來不會一帆風順,走了20幾年,邁出的步伐、留下足跡,就如種子長在每個人的心裡,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開花,看見她的韌性與美麗。
BOX:神戶Luminarie(「神戸ルミナリエ」)
舉辦期間:2019年12月6日~ 12月15日
舉辦場所:舊外國人居留地、東遊園地
http://kobe-luminarie.jp/
![]() |
神戶Luminarie光雕@Marufish/flickr |
無論在觀光旅遊、城市發展或是商業熱度,神戶都是關西首屈一指的大城市。街道融合現代與歐式古典,港邊洋溢著浪漫的「異國風情」,讓人為她的美麗著迷。神戶作為現代化城市,她的的身世可以從1858年日本對外國簽訂通商條約、開放港口開始談起。至今「舊居留地」、「北野町」等區域,處處留著不同文化交匯的細緻痕跡,在時代更迭中擁有許多文化底蘊。
延伸閱讀:兵庫|舊神戶居留地的城市底蘊
![]() |
充滿異國風情的神戶街區 hi02_1920@wikicommon |
![]() |
新舊並存的神戶街區 _663highland@wikicommon |
時間再次回到1995年1月17日上午5點46分。對於很多人而言,這是一生難忘的時刻。規模高達7.3、震央位於明石海峽的淺層大地震,短短10餘秒地殼猛烈地上下搖晃,驚醒關西仍在熟睡的人們,帶給大阪、神戶、淡路一帶極大的災害。這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阪神大地震(阪神・淡路大震災),由於地震發生在都會地區,加上當時並無完善的防災觀念,大量建物倒塌,老舊木製民房在接觸不良或電線走火的情況下,城市多處陷入祝融,家園也只剩斷垣殘壁,留下一片焦土。
![]() |
阪神大地震之後神戶港邊發生火災 |
![]() |
阪神大地震之後的三之宮生田新道商店街@ Akiyoshi's Room/wiki commons |
集結眾人之力的災後復興
神戶市在這場大地震中受災的狀況十分慘烈。光是在神戶市內的死亡人數,就占全部死亡人數的71%。很多19世紀異國建築雖然躲過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,卻在劇烈搖晃中倒塌成廢墟。例如1880年被建造為美國領事館的「舊神戸居留地15號館」,在阪神大地震的時候幾乎全毀,後來才透過各方支持,用接近原先70%的建材修復,讓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的建物得以再現。如今走在神戶街頭,看到的大多是光鮮亮麗又摩登街景,不過其實類似「舊神戸居留地15號館」的重建案例在神戶並不少見。雖然地震使很多居民陷入絕望,讓神戶幾乎失去原本的面貌,但也因為如此,這座城市也一步步邁向重生的道路。地震過後,人們在不同崗位展開各式復興活動。2020年即將是阪神大地震25周年,神戶充滿活力的市民團體重新檢視復興行動、反思災後住宅高齡化等議題,這些討論也成為日本面對大型災害的重要示範。
![]() |
毀壞後的15番館 |
![]() |
旧居留地十五番館_伊部リコ@wikicommon |
紀念建築 循著足跡探索
大地震發生之後,神戶港長約116公里的堤坊幾乎全毀,政府保留美利堅碼頭一部份被破壞的岸壁,在港邊設立神戶港震災紀念公園(神戸港震災メモリアルパーク)。自阪神大地震以來,日本全國防災觀念與相關技術有了劃時代的提升。2002年,日本政府在神戶市中央地區建立「阪神淡路大地震記念館與大型的防災館紀念中心」(阪神・淡路大震災記念 人と防災未来センター),透過紀錄與影像,傳遞防災的知識以及城市重建的過程。![]() |
阪神淡路大地震記念館與大型的防災館紀念中心 |
雙葉小學是地震時期重要的避難中心,目前舊校舍改建為「ふたば学舎」,設有震災的常設館與相關體驗,提供市民與觀光客交流與教育場所。神戶市政府推出「教育旅行」路線,讓遊客循著足跡造訪災後的各項設施與痕跡。我們在觀光旅遊之餘,不妨能夠更貼近這座城市的底蘊、看見她努力邁出的步伐。
![]() |
圖片來源/「ふたば学舎」官網 |
![]() |
圖片來源/「ふたば学舎」官網 |
除了有形的建築物與紀念碑之外,另外一項具有代表性的活動是「神戶Luminarie」光雕藝術節。自阪神大地震過之後,每年12月都會盛大舉辦光雕藝術節,最初的意義是追悼地震的罹難者,也透過活動重振旅遊觀光,替城市復興祈福。「Luminarie」在義大利文中代表著「光」與「照明」。因此在這場大型光之祭典當中,利用數以萬計的燈泡照明,打造莊嚴神聖又極富藝術價值的盛宴。
層層的燈光迴廊,在夜空中閃耀溫暖卻不刺眼的光芒。即使每年都湧入百萬人到場參與,但卻讓人感到恰到好處的舒服,當樂曲響起,甚至內心湧起彭湃且感動之情。神戶的災後復興就如每年舉辦的「神戶Luminarie」,哪怕只是一點燈火,就能夠帶給人們希望,當愈來愈多的人們聚集在一起,就能夠朝著希望前進。
日本是容易發生複合型災害的國家,鄰近的我們面對這些災害也並不陌生。2019年是921大地震20周年,馬上要來的2020年則是阪神大地震25周年。城市的歷史從來不會一帆風順,走了20幾年,邁出的步伐、留下足跡,就如種子長在每個人的心裡,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開花,看見她的韌性與美麗。
![]() |
神戶Luminarie光雕秀@Hiroaki Kiba/flickr |
BOX:神戶Luminarie(「神戸ルミナリエ」)
舉辦期間:2019年12月6日~ 12月15日
舉辦場所:舊外國人居留地、東遊園地
http://kobe-luminarie.jp/
text:曾莛庭
本文於Asleisure飛鳥旅遊誌2019.12月「空間物語」專欄修訂後發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