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|畢業前夕 所謂刻意無為的教養腳本


畢業與出國前夕,謝謝爸爸、媽媽、姐姐、姐夫特地從屏東一路開來校園巡禮,謝謝男友一路扛著相機幫我打點大小事。 希望下次家人可以飛來日本找我玩🤗 分享論文給家人aka 瑞比太太的經營團隊。雖然有點害羞,但也讓他們知道女兒研究所念那麼久到底在幹嘛(其實不只為了這個啦),以及他們在做的事情的價值。
偷渡論文後記的一部分,大概就是好好長大至今的體悟: 最後回到個人身分看待這份研究。自家經營的瑞比太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、有機發展而成的「親子餐廳」,父母身為主要經營者,將自己的教養腳本與童年想像納入空間營造與經營過程。而我一邊觀察不同家庭消費者在此空間的互動經驗,一邊回想在父母庇蔭下成長的我,其實也在「刻意無為」及「自然創造」的教養腳本中長大成人。 從小到大,父母對我和姐姐採取「放養」的教養態度,給我們最大的自由空間、幾乎不干涉我們做的任何決定。我總認為他們養小孩就跟對待在家裡草皮跑跳的兔子們如出一轍:不把兔子關在小籠子,但蓋好溫暖小窩、定時準備飼料,只要牠們記得回來的路,中間跑去哪裡都不會管。我追問,如果牠們跑不見、睡覺時有野貓野狗突襲怎麼辦?爸爸說:兔子很聰明,看到天敵會跑,餓了就會回來,動物就是這樣生存下來的。我聽到時苦笑自嘲:「幸好我好好活下來了。」 高中前往外縣市念書後離家愈來愈遠,因自家「親子餐廳」而起頭的論文研究,讓我有機會回到屏東,重新認識父母的教養方式,反思自己的成長經驗。在瑞比太太營業時間,看到爸爸教導客人小孩騎玩具車從斜坡溜下來甩尾,或是任由孩子們倒水玩沙把周遭弄得溼答答時,我常常擔心不安全、顧慮不衛生,會不自覺跳出來制止,但爸媽總是聳聳肩說:「小孩子就是要讓他們玩,沒關係啦。」 研究過程漸漸意識到,這些擔憂或許就像照顧者無所不在的親職焦慮,也包括經營者為了避險避責的控制管理,我也在放手與否與限制程度的牽繩兩端不斷拉扯。然父母卻維持一貫教養態度:小孩在戶外曬太陽玩耍,有強力電風扇和大樹遮蔭,不要中暑就好;玩沙玩水弄得髒兮兮沒關係,吃飯前好好洗手,離開前換套衣服就好了;不用太多規矩,太多限制就不好玩了。 用研究者身分跟媽媽訪談時,聽她說不只針對「玩」這件事,在教養方面,只要顧到安全就不會太限制:「其實小孩子創意無限,有很多是我們想不到。你也知道,我們教育小孩子也是,我們一貫的作法是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、有他的發展。就像小孩子只要知道他做的事情是對的,就不要去限制他去做什麼事情。」長大後更明白,我以為被賦予的自由,其實並非完全放養;他們尊重小孩的決定,但肯定也有擔心和顧慮。經過每次掙扎與協商之後,展現出來後才是「刻意無為」的教養態度。

熱門文章